糖尿病是什麼?了解引發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預防|安達人壽
安達人壽 LOGO

糖尿病是什麼?了解引發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預防

糖尿病是什麼?了解引發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預防

台灣患有糖尿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註1),2023年全國約有超過250萬名罹患糖尿病的病友,且正以每年2萬5,000人的速度持續上升中,目前資料也顯示國人診斷出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早已不是中老年人才需留意的問題,本篇就與各位分享關於糖尿病的成因、症狀與預防方式。

什麼是糖尿病?發生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是人體無法有效調節血糖的表現。人體在健康狀況下,可藉由胰島素作用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即大家熟悉的血糖)進入細胞儲存起來,提供人體運作所需的能源,但如果胰島素分泌不夠或是作用不良時,會導致血液中的糖分無法被帶入細胞,造成血液中糖分過高,這些糖分在經過腎臟時無法被有效回收,便隨著尿液排出,才被稱為「糖尿病」。而根據糖尿病發生原因不同,目前將其分作4種(註2、3):

糖尿病種類

第一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

其他型糖尿病

發生原因

因自體免疫問題,導致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受損,造成先天胰島素缺乏。

身體對於胰島素的作用產生抗性,使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孕婦在懷孕期間的賀爾蒙變化與補充能量等因素,導致血糖過高,產生糖尿病的症狀。

因其他原因造成血液中血糖過高,引發的糖尿病類型。

發病年齡層

好發於未成年的孩童、青年

通常發生於成年之後

女性懷孕期間

-

誘發風險

家族病史、基因遺傳等原因

肥胖、缺少運動、飲食問題、不正常生活作息、基因遺傳等原因

家族病史、孕婦本身有肥胖問題、曾罹患過妊娠型糖尿病等原因

藥物影響、胰臟病變、其他器官病變、內分泌疾病等原因

 

認識4大糖尿病診斷標準

那要如何診斷是否有罹患糖尿病呢?目前有4大診斷指標可作為依據(註2):

診斷指標

正常狀況

罹患糖尿病數值

1.糖化血色素(HbA1c)

< 5.7%

≧6.5%

2.空腹血漿血糖

(空腹8小時)

< 100 mg/dL

≧126 mg/dL

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第2小時血漿血糖)

< 140 mg/dL

≧200 mg/dL

4.典型高血糖症狀且隨機血糖測量過高

≧200 mg/dL
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且體重減輕

要留意的是若在非懷孕狀況下,只要檢測出符合上述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不過前3項需要重複驗證2次以上,才判定確診糖尿病。

糖尿病出現什麼前兆或症狀?併發症才是幕後兇手

糖尿病在初期症狀難以察覺,主要是因為症狀前兆通常較輕微,且較難直覺聯想症狀與糖尿病的直接關聯,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通常都是在經過血液檢查才診斷出罹患糖尿病,而目前較常見的症狀有(註2、3):

  • 多吃、多喝
  • 異常覺得口渴
  • 感到頭暈或頭痛
  • 體重無理由的減輕
  • 容易疲勞與感到虛弱
  • 反覆出現泌尿道感染現象
  • 排尿次數增加
  • 視力下降
  • 傷口癒合速度變慢

 

上述都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的症狀,但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還容易誘發嚴重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甚至比糖尿病本身更棘手、致命,如:

  • 視網膜病變
  • 心血管疾病
  • 腎臟功能病變
  • 中風(腦血管病變)
  • 神經病變
  • 足部病變(糖尿足)
  • 急性低血糖
  • 糖尿病酮酸中毒(急性)

 

 

罹患糖尿病該如何照顧?預防方法報你知

萬一家人罹患了糖尿病,在照顧上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嗎?要先理解糖尿病患最重要的在於血糖的控制,可依照下列5方式(註2、3):

  1. 健康飲食,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並搭配高纖飲食,達到控制血糖目的。

  2. 規律運動,增加抵抗力,但運動前先進行血糖檢測,避免低血糖發生,運動時家人最好也陪同在側,以防萬一。

  3. 進行體重控管,降低心血管病變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4.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若病患出現強烈副作用,請尋求醫生協助,不可私自斷藥。

  5. 協助監測血糖,每日定時檢測血糖含量,一旦發現不正常數值可隨時反應。

要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呢?因第一型糖尿病與先天免疫系統有關,預防上可能較難有著力點,但針對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可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水分,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態,減少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將體重控制在健康範圍,若好奇要吃什麼食物能夠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不妨參考《吃出好健康 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一文,相信會有不少收穫!

如果認為有罹患糖尿病的跡象,該求助哪一門診呢?因為糖尿病前兆症狀不明顯,且患部不只發生在一處,所以常造成病友的疑惑,因糖尿病為代謝疾病,可到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或是前往家醫科、一般內科等,都可進行糖尿病的診療諮詢,及早發現便能及早治療。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