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切片檢查是什麼?乳癌保險理賠流程一次看懂|安達人壽
安達人壽 LOGO

乳房切片檢查是什麼?乳癌保險理賠流程一次看懂

乳房切片檢查是什麼?乳癌保險理賠流程一次看懂

乳房切片檢查是一種病理檢查,當病人摸到乳房有腫塊,醫生認為需安排切片檢查研判;也有可能是做了乳癌篩檢,或經由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發現異常後就醫,之後乳房外科醫師會評估後安排做乳房切片檢查,作用是檢查異常狀況是否為惡性細胞,若發現有異就會進一步進行切除手術。

3種常見切片檢查優缺點

現行常見切片檢查方式有粗針組織切片、外科手術切片、真空吸引定位輔助切片三種,各有各的優缺點。

粗針組織切片的優點是準確度相對較高、健保有給付,缺點是但對於複雜度較高的少數病灶,仍可能無法確認結果,必須重複進行,或進一步搭配真空立體定位輔助切片、外科手術切片。

外科手術切片的優點是健保有給付,不需自費,缺點是傷口大、復原時間長,乳房外觀變形程度大。

真空吸引定位輔助切片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乳房外觀無變形,缺點是需自費,金額約2萬元不等。

癌症理賠以癌症險為主,視癌症期數判定

乳房切片檢查顧名思義,是用來研判是否罹患乳癌,以作為後續治療的一種檢查。若經乳房切片檢查後,發現不幸罹癌,商業保險會不會理賠?癌症理賠通常以癌症險為主,其次才是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與特定傷病險,這些有將癌症納入理賠範圍的險種。
 
然而在癌症險的理賠上,不論是乳癌還是其他的癌症,仍須視以癌症的期數來判定。目前保險公司依金管會規定,將癌症分為初期癌症、輕度癌症與重度癌症三種。
 
  • 初期癌症 
1. 原位癌或零期癌。 
2. 第一期惡性類癌。 
3. 第二期(含)以下且非惡性黑色素瘤之皮膚癌(包括皮膚附屬器癌及皮纖維肉瘤)。
 
  • 輕度癌症
1.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第一期及第二期(按Rai氏的分期系統)
2. 10公分(含)以下之第一期何杰金氏病。
3. 第一期前列腺癌。
4. 第一期膀胱乳頭狀癌。
5. 甲狀腺微乳頭狀癌(微乳頭狀癌是指在甲狀腺內1公分(含)以下之乳頭狀癌)。 
6. 邊緣性卵巢癌。
7. 第一期黑色素瘤。
8. 第一期乳癌。
9. 第一期子宮頸癌。
10. 第一期大腸直腸癌。
 
  • 重度癌症
初期癌症和輕度癌症以外之癌症。

癌症治療費用高,需做完整保障

癌症治療費用昂貴,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2022年統計,超過兩成的癌友自費醫療高達百萬元(註1),若要享有完整照護,需瞭解保單合約,並做完整保障,避免造成財務負擔。
 
因乳癌是發生率較高的癌症,最能完整保障罹癌治療花費的就是癌症險了,市面上癌症險有兩種,一次給付型及療程給付型。給付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理賠的根據與給付時期不同,一次給付型是當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間不幸罹患癌症,根據醫生診斷證明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申請通過後保險公司將依據保單內容一次性給付保險金,供被保險人自行運用於後續的醫療行為,屬於醫療前期給付的癌險類型。
 
療程型給付防癌險著重被保險人因癌症所產生的醫療行為費用,如住院、化療、手術等等,在一定限額內提供實支實付的保險給付。被保險人需先自行負擔醫療費用,等備妥相關費用收據與理賠文件後再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為醫療中後期所使用之保險金。目前市面上也有將一次給付型與療程型給付方式進行二合一的防癌險種,提供被保險人更多元的保障。
 
此外,其他亦涵蓋癌症保障的險種也說明如下,以投保重大疾病險為例,癌症包含在七項重大疾病範圍之內,是有機會獲得理賠,該保單分為甲型和乙型,乙型保障範圍比較廣泛,輕度癌症症狀即可理賠,但甲型保障範圍必須出現「重度」症狀才能理賠,並不包含輕度症狀。
 
投保乙型重大疾病險,保額100萬元,重度癌重大疾病保險金為100萬元、輕度癌重大疾病保險金則是10萬元,若切片檢查診斷出來是乳癌第一期,則乙型重大疾病險理賠10萬元;同樣投保的是100萬元的甲型重大疾病險,因為乳癌第一期屬輕度癌症,不在理賠範圍中,保單便不予理賠。
 
再以投保重大傷病險做說明,保戶取得重大傷病證明才會獲得理賠,現行法令規定必須是「須積極或長期治療的癌症」,且疾病診斷代碼在公告項目範圍內,才符合重大傷病證明的申請條件。若診斷為原位癌,由於是治癒性極高的疾病,且疾病診斷代碼不在公告項目中,故不符合重大傷病證明申請條件,重大傷病險並不予理賠。 
 

癌症理賠應備文件

癌症相關保險的給付,是用來支付保戶在治療癌症過程中,常見的住院、手術、化療等花費,申請保險理賠時,應備妥理賠申請書、診斷證明書、相關檢驗報告或病理報告等,而且要在確診後的2年內,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註1:元氣網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