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人壽 LOGO

躁鬱症症狀、前兆是什麼?治療方式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與陪伴躁鬱症患者

躁鬱症症狀、前兆是什麼?治療方式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與陪伴躁鬱症

當出現憂傷、情緒低落或煩躁等狀況時,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憂鬱症」,其實躁鬱症也是常見的情緒失調疾病,且容易和憂鬱症搞混。根據統計,躁鬱症的全球盛行率約1%,台灣約0.3%至0.5%,換算下來,全國大約有7萬人患有躁鬱症(註1)。由於新聞報導常出現躁鬱症患者傷人、殺人事件,導致許多民眾對躁鬱症產生誤解,事實上,只要用心了解,就會知道躁鬱症其實並不可怕。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有兩個極端情緒的特點,有特別高昂的「躁期」,也有特別低落的「鬱期」,兩者之間還有完全正常的「緩解期」,患者的情緒會在躁期和鬱期之間不斷交替。只要是人都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但若身邊親友性情突然大變,並且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時候,就要特別留意是否為躁鬱症前兆(註2)。

 

正常情緒波動徵兆

情緒障礙波動徵兆

持續時間短,約1、2天之後,情緒就能恢復正常

情緒波動時間通常持續2至3週,或至少1週以上

受事件影響而出現情緒變化

沒有發生特別事件,卻出現情緒失調問題

不太會合併其它症狀

常合併失眠、食慾差、焦慮等症狀

          -

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感覺

 

躁鬱症症狀有哪些?

躁鬱症患者會反覆經歷躁期與鬱期,症狀表現也會隨之改變,當躁期來臨時,情緒或精力會極度高漲、亢奮,而鬱期時就會呈現情緒憂傷、低落等狀況。

躁鬱症症狀

躁期

鬱期

坐立難安、易怒、自信滿滿、話多、精神旺盛、注意力無法集中、不想睡、亂花錢、過份慷慨或熱心、活動量大、性行為衝動、攻擊別人。

情緒低落、莫名哭泣、內心空虛、感覺絕望無助、罪惡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失眠、倦怠、全身無力、反應遲鈍、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為什麼會罹患躁鬱症?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可能和基因傳遺、大腦功能失調有關,若家族親人中有人罹患躁鬱症,下一代得到躁鬱症的風險可能也會相對提高。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是誘發患者發病的重要因素,例如:遭遇親人亡故或分離、面對重大壓力、受虐或情感創傷等,都有可能觸發躁鬱症。值得注意的是,躁鬱症好發於年輕族群,平均發病年齡為20至30歲,若早於21歲前發病,治療上會更加棘手。

如何改善躁鬱症?

躁鬱症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利用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來改善病情,協助患者盡可能恢復正常生活。

藥物治療:躁期時會以情緒穩定劑為主,例如鋰鹽、抗癲癇劑等,而鬱期時則是使用抗憂鬱藥物來穩定患者情緒。

認知行為治療:目的是減少病人過激行為及衝突,家屬也能透過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的指導,學習怎麼跟躁鬱症病人溝通。

躁鬱症症狀發作時,患者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因此家人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建議家屬除了鼓勵患者持續用藥之外,也可以多與其討論病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嘗試著去理解。

 

如何與躁鬱症患者相處及溝通

躁鬱症患者需要和疾病長期抗戰,症狀發作時也會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 身為親友該如何照顧?建議先從學習調適及掌握自身情緒管理做起,要有耐性面對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緒波動,鼓勵他們傾訴,仔細聆聽,可以邀請一同參加有趣的活動。提醒患者進行正確的治療,或陪同病人參與治療過程,主動與醫師溝通及了解治療狀況,療程中同時要給予患者支持。躁症發作時,需留意病人異狀或不尋常行為(自殺念頭、不符合比例的投資等),要避免病人獨處或有可能取得危險物品機會。必要時可多利用社會資源,以減輕生活上的負擔。例如:確診後可申請重大傷病卡,後續就診時能夠免除部分負擔費用。此外家人可以參加病友團體(如康復之友協會),除了經驗分享及互相支持外,也能多了解如何取得資源的管道。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參考資料:

註1.健康醫療網

註2. 心禾康舟診所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