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人壽 LOGO

脫水是什麼?12大脫水症狀,緩解這樣做!

脫水是什麼?12大脫水症狀,緩解這樣做!

夏季氣溫高,人體中的水份也隨著呼吸、流汗、尿液與排便時時刻刻都在流失,若沒適時補充水份就容易造成「脫水」。該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有脫水?為什麼會脫水?脫水後大量灌水有用嗎?本篇將整理實用的脫水相關知識,說明如何適當避免、以及若真的脫水時該如何正確緩解。

 

為什麼會脫水?

脫水是指身體「失去的水份比攝取的多」,導致體內水份不足的狀態。正常情況下,人體需要足夠的水份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若體內的水份不足以維持身體進行正常代謝與運作,就會產生脫水的風險。脫水的原因除了過度出汗、水喝太少,還有以下6種可能的原因[註1]:

6大原因

為何容易脫水?

懷孕與哺乳

孕期容易孕吐,且因輸出量增加,水份需求量自然提升,而孕婦容易水腫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缺水。身體一缺水,體內就會自然留滯水份,產生水腫情況。

低醣飲食

碳水化合物有助增加體內水份儲存,再加上米、麵等碳水化合物在烹煮時都會吸水,不吃碳水化合物,等於也少掉了一些水份攝取。

生理期

經血中的含水量通常約為50%至60%,若女生經血量多,排出體內的水份即相對提升。而週期後的排卵期會分泌大量黃體素,黃體素具利尿作用,使排尿次數增多、影響體內的含水量。

自然老化

身體保水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退化,建議長者可以在起床後先喝1-2杯水。

藥物影響

特定藥物、保健品可能含有利尿劑,增加水份排出,影響體內水份平衡。

糖尿病

高血糖狀態會使糖份排至尿液,使整體尿液量增加,從體內排出更多水份。

 

脫水的3個階段

依照脫水的症狀與嚴重程度,可分為以下輕、中、重三種階段。輕者會感到疲勞、口乾舌燥,重者則可能引發休克,甚至致命。[註2]&[註3]

一、輕:感到口渴、精神狀態略降

初期脫水時會感到口渴,此時身體會抓住所有剩餘的水份,使得排尿量將變少且顏色變深,出汗量也降低使體溫上升,精神狀態則會開始感受到疲憊與專注力降低。

二、中:精神萎靡、高血壓暈倒

由於身體水份持續處於流失多於補充的狀態,血液會開始變濃稠,意味著心血管系統必須更加努力來維持體內含氧量,此時身體會進入自我保護狀態,血管壁會收縮,以確保血液正常流動,可能引發高血壓甚至暈倒。[註4]

三、重:器官受損、永久性傷害

此時身體已無法維持血壓。為了生存,往器官流動的血液會逐漸減少,例如腎臟和腸道,可能引發休克,並對這些器官造成永久損害。且若身體溫度達40度,使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可能引發如腦病變、腎衰竭、心臟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等致命症狀。[註5]

脫水的12大症狀:口臭、尿黃、嘴破都是!

了解脫水可能造成的嚴重性之後,對於自己身體含水量務必時刻關注,一但身體出現缺水徵兆,就要適量補充水份。如何觀察自己是否有脫水症狀呢?可依循以下12種症狀判別,以及早發現、及早改善:[註6]

 

脫水如何緩解?5大招跟著做

如果真的不幸脫水了該怎麼辦?若為輕度脫水,可依循以下5步驟緩解,但若為中、重度脫水,切記應即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一、增加水份攝取

此為最基本、也最首要的緩解方法,補充缺乏的水份是改善脫水的關鍵!您可以參考以下5點正確補水:[註7]

1.     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註8],一般成人每天建議飲水量約為體重每公斤*30c.c.,可以此為基準評估當日缺乏的喝水量為多少。

2.     補充水份時切記別一次灌太多水,大量灌水容易讓腎臟來不及處理,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可少量多次小口喝水,每次約攝取300cc,尤其如廁後應留意即時再補充水份。

3.     運動「中」也要隨時補充水分,一樣避免大量灌水,建議少量多次小口喝水。

4.    減少攝取茶、咖啡因與酒精,以上成份都有利尿作用,可能增加水份流失。

5.     補充水份不宜低於攝氏4度,最好喝常溫水或溫開水,減少喝冰水對身體造成的刺激。

二、攝取電解質

脫水時身體除了失去水份,也會失去電解質,飲用含有電解質的飲料有助於身體恢復滲透壓平衡。

三、待在陰涼處

若原本是在高溫悶熱的環境,記得找個陰涼處待著,避免流汗讓脫水狀況更嚴重。若在室內的話可將汗擦乾、打開冷氣,幫助身體降溫。

四、透過飲食補充水分

除了喝水,餐間也可透過蔬菜、湯類等食物補充水分,飯後來份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就醫檢查

如脫水症狀持續未緩解,且伴隨著嚴重症狀 (發燒、拉肚子、嘔吐等),建議立即至一般內科或急診醫學科尋求專業的治療協助。

預防脫水的最根本的之道還是隨時保持足夠的水份攝入量,才能有效避免脫水發生。尤其天氣炎熱的夏季伴隨流汗水分可能流失得更快,若容易忘記喝水,建議養成隨身攜帶水壺的習慣,或透過手機APP設定定時提醒時間一到就該補充水份囉!

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大的保障!安達人壽關心您的健康,提供多種醫療險方案選擇,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彈性組合多項保障內容,有了可靠的保障安全網,更能盡情體驗「樂享生活」的精彩人生。現在就立即查看詳細內容吧!

參考資料:

[註1] Urban Life,【脫水原因】生理期、糖尿病等6大脫水原因你要知!不一定跟喝水太少、流汗有關.(2021) 

[註2] 康健知識庫,什麼是脫水

[註3] BBC,生命奧秘:沒有水我們可以活多久?(2020)

[註4] 早安健康,高血壓元兇不是吃太鹹?竟是因為缺水!

[註5] 衛生福利部,不可忽視熱傷害(2022)

[註6] UDN元氣網,脫水10跡象!尿液出現這種顏色代表你已經脫水了.(2021)

[註7] HEHO健康,大口灌水更容易脫水!腎臟科醫師提醒:上完廁所就喝一杯,簡單補水(2020)

[註8]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水分攝取有撇步 腎功能決定攝取量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