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人壽 LOGO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一次搞懂原因、治療以及如何自我檢測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一次搞懂原因、治療以及如何自我檢測

你正被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症狀困擾著嗎?是否最近感到頭暈目眩,時而失眠、時而嗜睡,或手腳麻痺冰冷、胸悶心痛,卻始終無法找到準確原因?如果出現了上述狀況,請務必提高警覺!你可能已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了,各位或許會疑惑自律神經失調是怎麼發生的呢?本篇一起帶各位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以及如何進行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喔!

 

自律神經是什麼?與交感神經有何關係?

談及自律神經失調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什麼是「自律神經」?

人體在運作時常會需要大腦透過神經傳送各種訊息到各部位,不論是舉手、行走、跑步等一系列動作,都需要大腦發號施令,但有一套神經系統卻不需要聽從大腦發出命令便可自主運作,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註1)。

而自律神經系統是負責基本生命運作的神經系統,控制著心、肺、腸胃等內臟器官,像是我們不能以意志去阻止心臟跳動或是停止消化,也不能說不想流汗就讓汗水停止,這些運作都不是憑藉大腦決定,而是依靠著自律神經進行,也被稱作「自主神經」。

自律神經分作「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種,交感神經負責調動身體的能量來應對外界壓力,如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等等,而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功能相反,負責人體休眠時補充修復的控制,像是使心跳減緩、腸胃蠕動加速等,兩套神經系統相互配合,使得人體機能正常運作(註1)。

什麼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壓力、不規律作息都是原因

既然是自主運作,那自律神經失調又是怎麼發生的呢?自律神經雖不受大腦控制,卻對外界的壓力與刺激十分敏感,而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便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無法因應人體所需進行調節,進而出現各種症狀,這也是為何在提及自律神經失調時,時常伴隨著交感神經失調一詞出現的原因。

雖說自律神經失調會有許多症狀,但嚴格來說它並非是種疾病,而是種「生理表現」,剛剛提及自律神經對於外界刺激十分敏感,造成其失調的原因往往與心理因素有關,像是壓力過大產生的焦慮、緊張、情緒起伏劇烈等等,都會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反覆運作,久而久之便容易出現疲乏、協調能力不良的狀態,除了心理因素外,先天個性敏感、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藥物副作用或是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等原因,都有可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註2)。

 

自律神經失調有哪些症狀?要如何治療呢?

為什麼自律神經失調會讓人們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原因在於自律神經控制著人體重要的臟器與內分泌,一旦失調後所引發的症狀不但多且影響層面廣,而針對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症狀,可簡單分為精神症狀、身體部位症狀以及全身性症狀(註3):

     ●        精神性症狀:感到不安、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衰退等

     ●        身體部位症狀:

                     ○        心臟血管疾病:心悸、胸部壓迫感、天冷時出現血壓變化

                     ○        手足麻痺、冰冷,頭痛、眩暈、耳鳴等

                     ○        呼吸困難、缺氧感、胸悶

                     ○        腸胃道症狀:腹瀉、便祕、噁心、脹氣

                     ○        莫名疼痛感、肌肉無法使力

     ●        全身性症狀:失眠或淺眠、多夢、嗜睡、食慾下降、容易感到倦怠與疲勞感

上述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常見症狀,倘若只是暫時性的自律神經失調,尚可靜待身體自行復原,如面對考試時,緊張導致的心悸、腹瀉等狀況便是暫時性失調的表現,只要等事件過去身體自然能恢復正常,但若長期處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下,建議前往就診,以防身體狀況逐漸惡化。

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較多且涉及層面廣,若是與肌肉協調、動作能力相關的症狀,建議前往神經科就診;如果是精神層面導致失調,建議可前往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協助。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自我檢測與治療方式

要如何進行自我檢測,了解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呢?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單一疾病,除了直接求診外,也可先藉由自我檢測表進行評估,參考衛福部製作的「自律神經檢測量表」,裡面詳列了43種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如耳鳴、胸腔絞痛壓迫感、消化不良、失眠、焦慮倦怠等,若勾選超過10個以上症狀,可能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要有所警惕喔!

萬一檢測出有自律神經失調也不要過於緊張,儘早求助專業治療的效果更佳,一般治療分作三個階段,分別為急性期、緩解期與保養期,其中急性期與緩解期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讓神經系統恢復正常狀態,才能緩解失調產生的症狀。緩解症狀後,便是透過日常的身體保養,以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的復發(註1)。

要預防自律神經失調,醫師也建議可從適當的運動、規律作息與飲食習慣下手,將身體的運作機能調整正常,而心理層面可嘗試切換生活模式,做些平常不太會進行的事物,藉以調適心情轉移注意,也有助於壓力的釋放喔!(註2、3)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