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做過胃鏡檢查嗎?是否擔心照胃鏡會產生疼痛呢?畢竟胃鏡檢查是將內視鏡軟管從口腔直達胃部進行觀測的侵入性檢查技術,難免讓人心生恐懼。然而,胃鏡檢查卻是對於上消化道異常、胃出血、胃癌等症狀診斷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被醫師告知需做胃鏡檢查也不用過於驚慌或抗拒,我們來與各位聊聊照胃鏡的注意事項、是否有後遺症與各種問題解答,不論是檢查前、中、後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其實胃鏡檢查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怕。
為什麼要做胃鏡檢查?
胃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具備儲藏與消化食物的功能,一有狀況便會直接影響營養吸收,進而衍伸出其他病症。而胃鏡檢查是利用內視鏡軟管深入口腔,經過食道與胃部,最後到達十二指腸,目的在於針對上消化道進行症狀診斷、治療處理以及觀察追蹤 (註1):
1. 症狀診斷
透過胃鏡對於患部直接觀察,進一步了解胃部異常發生的原因,如潰瘍、噁心反胃、嘔吐、腹痛等病症,以及發現胃部早期癌變現象,協助後續治療。
2. 治療處理
胃鏡檢查過程中,可針對部分症狀進行治療處理,如胃息肉切除、胃出血、食道出血、取出異物或是組織切片採樣等。
3. 觀察與追蹤
對於有上消化道疾病病史,或是前次照胃鏡時發現異常的民眾,需定期胃鏡檢查持續追蹤與觀察。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改變,工作與家庭壓力日漸升高,長期感到情緒焦慮、緊張與飲食不健康的影響,罹患胃部疾病或胃癌的人數逐年增多,而藉由胃鏡檢查,不僅能早日發現疾病症狀,更是守護上消化道健康的重要檢查之一。
而若有以下症狀或情況,則強烈建議盡快安排胃鏡檢查:
- 消化道症狀:持續胃痛、胃脹、噁心、嘔吐或吞嚥困難。
- 上消化道異常出血:不明原因的吐血或黑便。
- 長期胃部不適:慢性胃炎、胃潰瘍史或懷疑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篩檢需求:如有胃癌家族史或高風險族群需要定期篩檢。
照胃鏡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讓胃鏡檢查能夠順利進行,在照胃鏡前需要做好下述的準備工作,確保觀測結果清楚且準確,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與金錢,平白增加身體負擔喔(註2)。
1. 胃鏡檢查前需至少先禁食8小時,並禁止飲水2-4小時
➔ 以確保胃部淨空,方便觀察內壁組織。如果是安排上午檢查,前一天晚餐飲食需少量並且清淡為主,過午夜12點後就不宜再進食;若是下午進行胃鏡檢查,當日早餐後就需禁食。
2. 照胃鏡前需誠實告知自身的健康狀況
➔ 包含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服用藥物狀況(如抗凝血劑)、藥物過敏、是否懷孕或是先天疾病等情形,讓醫師團隊事先評估調整胃鏡檢查方式,降低發生意外的風險。
3. 詳細理解胃鏡檢查流程並遵照醫師囑咐
➔ 照胃鏡前請先了解檢查的過程,包含可能會有的不適情況以及前置處理,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免過於緊張而影響檢查進行,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也請先行詢問醫師,多一分了解都有助於穩定檢查時的心理反應。
照胃鏡會痛嗎?胃鏡檢查過程說明
許多人擔心照胃鏡會產生強烈疼痛感,檢查前便先有了抗拒心態,往往因為過於緊張而放大不舒服的感覺,為了降低檢查時的焦慮,事先了解胃鏡檢查過程便顯得更加重要。
一般而言,胃鏡檢查分為幾個階段,分別為(註3):
1. 前置作業
給予口服消脹氣用藥、注射腸胃解痙劑,減少胃部的氣泡與降低腸胃蠕動,以利觀察。並噴灑麻醉劑局部麻醉喉頭部位,減緩胃鏡伸入時的疼痛感。
2. 檢查與診斷
前置作業完成後,便開始進入檢查流程,胃鏡檢查與診斷的流程大約有以下幾個步驟:
- 檢查準備階段(平均約5分鐘)
胃鏡檢查前,如果是有配戴眼鏡或是活動式假牙等,都需要先取下,以免干擾檢查進行,等待前置作業給藥開始發揮藥效。
- 胃鏡檢查姿勢(由醫護人員協助,約2-3分鐘)
接著會請受檢者以左側臥躺姿躺在檢查床上,並給予口咬器。受檢者需咬住口咬器,一來是幫助受檢者張開口部,另一面是避免檢查過程中因緊張或無意識咬合而傷害到器材或自身。
- 放入胃鏡內視鏡(約1-2分鐘)
醫師會將胃鏡從口咬器放入,逐步通過咽喉並進入食道及胃部。通常在咽喉深入食道時會有想嘔吐的感覺,但過了此處之後便會緩解。如果受檢者仍感到相當不舒服,醫師可能會考慮增加喉頭麻醉的劑量。
- 進行胃鏡檢查(花費時間視情況而定,平均為5-15分鐘)
檢查過程中會向食道與胃部充氣,將空間撐開以利觀察,可能會有脹氣或想打嗝的感覺。此時,可透過鼻子深呼吸並讓口水自然流出,除了緩和情緒外也避免吞嚥口水導致嗆咳。
若發現異常病灶,如息肉、潰瘍出血、異物等,醫師可能需即時進行處理(如切除息肉、止血、夾除異物等),過程可能會再延長約5-15分鐘不等。
- 胃鏡檢查結束(約1-2分鐘)
檢查完成後,醫師會將胃鏡緩慢取出,也會將胃部多餘氣體吸出,盡量降低受檢者的不適感。
3. 檢查後復原
檢查完成後會請受檢者先待在診療所休息,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如腹痛、反胃、頭暈等,即可返家休養。
如果從醫師操作胃鏡從口腔伸入算起到檢查結束,期間平均約只需要5-10分鐘左右,若需要進行治療,整體時間可能會再延長,如果包含檢查前準備以及檢查後復原,一般約需要30分鐘。
但若是想要較舒適地完成檢查,經醫師評估後也可選擇無痛胃鏡的方式進行,無痛胃鏡會在受檢者左側躺時注射麻醉藥物,等麻醉發揮效果後便會開始放入胃鏡,而根據麻醉恢復的時間不同,整個流程會比一般傳統胃鏡檢查再多出25-40分鐘。
降低胃鏡疼痛感的新選擇:無痛胃鏡與經鼻胃鏡
即便了解照胃鏡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面對胃鏡檢查可能帶來的不適,仍會感到不安與恐懼,特別是對疼痛較敏感或容易焦慮的人。為了降低傳統的經口胃鏡,可能會引起受檢者的反胃、噁心、疼痛等等的不適,目前也發展了兩種較為舒適的胃鏡選擇,分別為「無痛胃鏡」與「經鼻胃鏡」(註4)。
- 無痛胃鏡
「無痛胃鏡」顧名思義,是在讓受檢者處於無痛的狀態下完成胃鏡檢查,方法是使用短效的麻醉藥物,使受檢者進睡眠狀態,從而降低照胃鏡時的不安焦慮,也減少照胃鏡所產生的不適感。
- 無痛胃鏡操作流程:在無痛胃鏡檢查中,會先由專業麻醉師為受檢者注射短效的麻醉藥物,使其快速進入中度睡眠狀態,再由醫師將胃鏡伸入,操作過程大多與一般胃鏡相同。
- 適用人群:無痛胃鏡適合對疼痛特別敏感、心理壓力較大或有嘔吐反應劇烈的人們,無痛胃鏡將能夠大大提升檢查感受。
- 無痛胃鏡優點:無痛胃鏡能減少檢查時的不適,受檢者在檢查結束後通常也不會感到疼痛,也能讓醫生更專注於胃鏡檢查,避免因受檢者的疼痛感、焦慮等,導致照胃鏡過程受到阻礙。大幅提升胃鏡成功率。
- 注意事項:因為無痛胃鏡會使用麻醉藥物,檢查前醫師會評估受檢者狀況,且檢查後需有親友陪同,如有任何不適情況方便立即反應,也不建議在檢查後馬上開車、進行重要決策,或任何需高度專注的活動。
- 經鼻胃鏡
「經鼻胃鏡」是另一種減少不適的胃鏡檢查方法,其所使用的內視鏡管徑較小,且經由鼻腔將胃鏡放入,而不是如傳統胃鏡檢查一般經口進入。如此一來,不僅可避免因胃鏡碰觸舌根後方而造成的嘔吐反射,也能降低檢查時的不適感。
- 經鼻胃鏡操作流程:在經鼻胃鏡檢查中,醫生會將受檢者的鼻腔進行局部麻醉,以減少進入時的不適感。胃鏡經鼻腔進入後,經過喉嚨直達胃部,避免傳統經口胃鏡引發的反胃或噁心感。
- 適用人群:適合恐懼傳統胃鏡所帶來的疼痛與不適,或有強烈嘔吐反射的人。也適用於少部分因咽喉或上消化道狹窄,使得經口胃鏡檢查較困難的民眾。
- 經鼻胃鏡優點:除了鼻腔的敏感度通常較低,檢查時的異物感與不適感明顯較低外,經鼻胃鏡不需要全身麻醉,因此檢查後可以迅速恢復正常生活。此外,若想要同時檢查胃部與鼻咽狀況的人也可選擇經鼻胃鏡進行檢查。
- 注意事項:雖然經鼻胃鏡異物感與傳統胃鏡相比較低,但對痛覺非常敏感的人仍是會感到不適,且可能會有因胃鏡管徑較細,導致操作不易、解析度較低等狀況,因此選用前需先與醫生充分討論。
照胃鏡會有後遺症?胃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照完胃鏡後要注意什麼?會有什麼後遺症嗎?一般胃鏡檢查完成後的1個小時內切勿進食,過後可先小口飲用開水,確認麻醉是否已經消退,主要是避免在喉嚨處於麻醉情況下吞嚥而嗆傷,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
若檢查中有進行息肉切除等治療行為,建議可進食時間拉長至2個小時後,並在3天內的飲食盡量清淡為主,避開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等,以及暫時不要攝取促進腸胃蠕動的高纖食物,一週內也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尤其是以腹部發力的動作,若後續沒有任何不適,或醫師沒有特別囑咐,基本上在3天後便可恢復正常飲食。
在正常情況下,胃鏡檢查不會引發後遺症,但因為胃鏡屬於侵入性檢查,過程中多少會摩擦到消化道的表面黏膜,而檢查完後最常見的症狀為:
- 感到喉嚨痛或是異物感:通常會在2-3天後逐漸緩解復原。
- 輕微出血:特別是進行組織切片或息肉切除時,通常不會造成嚴重問題,但若出現大量或持續性出血,應立即聯絡醫師。
以上症狀通常會逐漸緩解,但若超過3天仍有持續有腹痛、發燒、血便等異常狀況,還請立即返回醫院就診喔。為了避免意料之外的反應,在進行檢查前建議主動告知醫師自身完整病史,特別是有無凝血功能障礙或特殊用藥情況。
胃部保養有訣竅:簡單4步驟打造健康生活
為了不讓胃部健康亮起紅燈,我們可以從日常習慣入手,只要簡單4步驟,就能大幅減少腸胃不適的機會,避免因小問題演變成大困擾,一起守護胃部健康吧!
- 飲食調整
少量多餐,可減少胃部負擔,也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消化不良。並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也須留意酒精與咖啡因的攝取量。
- 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吸菸與酗酒,此類成分都可能使罹患胃部疾病的風險提高。此外,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減少壓力與熬夜,維持胃腸道健康。
- 適度運動
每週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身體代謝,促進機能活化。
- 定期健康檢查
針對有胃部疾病病史或高風險族群,需定期安排胃鏡檢查,將有助於早期發現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