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人壽 LOGO

重訓好處多,新人也能駕馭的居家重量訓練菜單!

重訓好處多,新人也能駕馭的居家重量訓練菜單!

健身風氣持續發燒,重訓也成為多人的運動菜單之一。重訓是什麼、重量訓練對健康好處有哪些?推薦的居家重訓菜單有哪些?本文的總整理將帶你一步步了解重訓對身體的好處、適合新手的重訓菜單、以及適合在家完成的居家重量訓練有哪些。

 

重訓是什麼?掌握重訓4好處

重訓指的是一種訓練人體所能負荷重量為主的運動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在不斷增加負荷重量的情況下,通過骨骼肌的收縮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多數人開始重訓的動機是為了增肌減脂,讓體態更加完美,然而根據科學研究卻發現重訓的好處不僅止於此,適量的重訓還能為身體帶來4大好處:

一、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

重訓能刺激肌肉,促進蛋白質合成,從而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強度。根據2021年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研究[註1],每公斤肌肉在活動時平均每日可消耗約13.5卡路里的能量,而同等重量的脂肪則只能消耗約4.5卡路里的能量。因此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下,基礎代謝也會因而提升。

二、調整血壓,幫助

重訓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縮力和心輸出量,降低血壓和心率,減少血管壁的硬化和損傷。且肌肉是人體體內儲存肝糖最大的倉庫,若能增加體內的肌肉量,就能增加儲存葡萄糖的能力,同時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可幫助降低飯後立即上升的血糖,使體內血糖更平穩[註2]。

三、提高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

重訓時由於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會對骨骼造成重量負荷,如此能刺激骨頭增加細胞生成,且適量的重訓也能提升體內的鈣質利用率,進而提高骨質密度。當骨質密度增加,骨折發生的風險也會隨之下降[註3]。

四、保持體態,調整身體姿勢遠離腰背痛

重訓可以鍛鍊脊柱和核心肌肉,使身體更加穩定和平衡,幫助改善身體的姿勢和姿態,尤其是對於經常久坐的人有助於減少腰痛和背痛的產生機率[註4]。

釐清居家重訓常見迷思,更能事半功倍

在開始重訓之前,過往我們或許對重訓仍有不夠瞭解之處,也常聽見坊間許多關於重訓的迷思,因此開始重訓前最重要的是釐清迷思、並建立正確的訓練觀念,無論是在訓練頻率、飲食搭配、或如何規劃適合我們初期能適應的訓練強度等等,有完整的訓練菜單與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地讓重訓的效果加倍。以下整理幾點常見的重訓迷思,讓我們一起釐清、並更好的認識重訓的正確觀念:

Q1. 做有氧運動比做重訓更有效嗎?

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健康和燃燒脂肪,重訓屬於無氧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改善體態和骨質密度。因此兩種運動訓練標的不同,兩者都一樣重要。建議在你的健身重訓菜單計畫中,適當規劃有氧與無氧兩種運動,搭配組合讓訓練效益更加乘。

Q2. 重訓需要每天都做嗎?

重訓與有氧運動不同處之一,在於重訓是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訓練,也因此重訓完之後需要給肌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和生長。通常建議新手每週訓練2-3次,並根據個人情況調整重訓菜單的時間與強度來規劃即可,不需要每天都進行高強度重訓,如此也可避免過度運動傷害的風險。

Q3. 女生做重訓後會變得跟男生一樣壯嗎?

一般而言未經特殊訓練下,女性的肌肉量天生較男性少2/3,且受雌性激素影響,女性先天就有較多體脂肪。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高強度肌肉鍛鍊,是無需擔憂在適量的重訓後肌肉量會突然暴增、甚至改變體態變成金剛芭比。反之適當的重訓對於改善身體線條、肌肉緊緻度、並且促進骨質密度的增加都有十分正向的幫助。

Q4. 重訓後感到肌肉疼痛,是正常的嗎?

重量訓練之所以可以長肌肉,是來自於肌肉纖維受損產生的不適感,透過身體自癒後長出更強大的肌纖維。然而如果姿勢不正確、超出身體可負荷的範圍,就須注意很有可能是肌肉拉傷所導致的疼痛感。尤其如果痠痛疼痛感持續1週以上,就需注意肌肉拉傷的可能,建議儘早就醫診治。為避免重訓時產生肌肉拉傷的可能性,開始鍛鍊前的暖身運動切記要做得足夠扎實。

Q5. 重訓後需要立刻補充蛋白質嗎?

補充蛋白質有助於重訓後的肌肉恢復和生長,但其實不需要運動後的當下立刻補充。只要在重訓後24小時內,均衡的攝取蛋白質即可。

Q6. 重訓後應該吃什麼比較好?

重訓後建議補充低 GI 值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麥、蔬菜、全麥麵包等,以及有助於肌肉修復和生長的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雞肉、豆類、雞蛋等,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與水,以幫助強化骨骼、維持適當的水份平衡[註5]。

了解完適合居家重訓的動作與姿勢注意事項後,就可以著手規劃適合自己的重訓菜單。不過想要開始重訓,一定要上健身房才能做到嗎?其實不然,只要掌握正確訓練肌肉的姿勢與動作的關鍵,在家靠著幾招基本動作,也能達到重訓的目的!

居家重訓 4 大訓練菜單推薦

如果過去沒有專業的重訓經驗,想要開始會讓人聞之卻步。但是其實基礎的重訓動作只要居家擁有足夠空間就能自行安排訓練。且隨著訓練的時間增加,你會逐漸感受到身體肌肉可負荷量的變化,當既有的重訓規劃做起來變得更佳輕鬆自在時,建議你就可以逐漸調整並適量強化重訓強度。以下提供4種常見、且人人容易上手的居家重量訓練動作,只要掌握正確姿勢與原則,居家重量訓練其實十分容易上手:

一、深蹲(Squats)

主要鍛鍊:大腿前肌、臀部、腰背肌、核心肌群

動作分解:

Step 1 站直,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腳尖略微向外轉

Step 2 放下雙手,保持自然狀態或交叉在胸前

Step 3 吸氣,彎膝深蹲,臀部向後,背部保持直立,膝盖不超過腳尖

Step 4 緩慢蹲下,蹲至最低點時維持1-2秒後,吐氣慢慢站起

頻率建議:每次8-12次重複3-4組,每週至少2進行兩次訓練

3種常見錯誤姿勢:

  • 下蹲時背部保持直立,膝盖不超過腳尖,避免產生過大壓力
  • 下蹲時需緩慢蹲下,避免力量不足過度彎腰對腰部和膝蓋造成傷害
  • 如使用啞鈴、水瓶等負重器材強化,要保持兩側重量均衡

 

 

二、仰臥起坐(Crunches)

主要鍛鍊:腹肌

動作分解:

Step 1 仰臥,膝關節彎曲,腳平放在地上

Step 2 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或置於兩耳耳測,注意不要拉扯頸部

Step 3 慢慢向前上方抬起上半身,用腹肌控制動作

Step 4 吐氣,回到起始位置

頻率建議:每次15-20次起跳,每次至少做5分鐘以上,每週進行2-3次居家重訓

3種常見錯誤姿勢:

  • 動作不要過快,需緩慢進行感受腹肌的收縮和放鬆
  • 避免將力量集中於頸部,避免頸部受傷
  • 動作應該從脊椎的下部開始離開地面,而非直接從頭部開始

 

三、弓箭步(Lunges)

主要鍛鍊:大腿前肌、臀部、腰背肌、核心肌群

動作分解:

Step 1 站直,腳距離與肩同寬

Step 2 向前邁出一步,前腳彎曲成90度,後腳膝蓋觸地

Step 3 保持身體挺直,前腳跟著地面推力回到起始位置

Step 4 換另一邊的腳重複訓練

頻率建議:每次2-3組,每組8-12次,每週進行2-3次居家重訓

3種常見錯誤姿勢:

  • 保持身體挺直,不要讓前膝超過腳尖
  • 向下移動,直到後膝幾乎接觸地面,前膝仍然保持在 90 度
  • 左右腳交替進行,這樣每邊腿都會受到訓練。

 

四、俯身划船Bent row

主要鍛鍊:大菱形肌、斜方肌、豎棘肌

動作分解:

Step 1 腳步寬度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身體前傾,手臂下垂,手握啞鈴或槓鈴。

Step 2 吸氣,收緊腹部,向上拉肘部,將啞鈴或槓鈴拉至胸部旁邊,肘部靠近身體

Step 3 停留在頂點位置約1-2秒,感受背部肌肉的收縮。

Step 4 換另一邊的腳重複訓練

頻率建議:每次2-3組,每組8-12次,每週進行2-3次居家重訓

3容易姿勢錯誤注意

  • 動作要平穩,避免搖晃或猛拉,以免傷到腰部或手腕。
  • 腰部要保持直立,不要低頭或翹臀。
  • 注意收縮背部肌肉,尤其是在划船的動作中,要用背部肌肉帶動手臂。

 

在充分了解重訓是什麼、適合居家重量訓練的動作與正確姿勢、與重訓的常見迷思與疑問解惑後,你就可以開始安排屬於你的重訓菜單,維持並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囉!如對於重訓有疑問或不解之處,更建議請教專業人員,避免動作姿勢錯誤損傷身體。

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大的保障!安達人壽關心您的健康,提供多種醫療險方案選擇,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彈性組合多項保障內容,有了可靠的保障安全網,更能盡情體驗「樂享生活」的精彩人生。現在就立即查看詳細內容吧!

參考資料

[註1] Weijs, P. J. M., & Saris, W. H. M. (2021). Relevance of Muscle Mass as a Determinant of Nutrient and Energy Needs in Human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06(9), 2547–2555. 

[註2] Moraes, W. M., Silva, L. R. D., Saavedra, F. J. F., & Ritti-Dias, R. M. (2021).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Focus on Current Issues, Future Perspectives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ports Medicine, 51(4), 799–815. 

[註3] Kato, T., & Terashima, T. (2021).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0(14), 3072. 

[註4] Wirth K et al.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frequency on neuromuscular performance and hormone responses in trained men.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21. 

[註5] Kato, T., & Terashima, T. (2021).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0(14), 3072.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