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多年來盤據於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是威脅民眾健康的隱患之一,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治療的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標靶治療便是近年來被廣泛討論的治療手法之一,隨著標靶藥物相繼研發而出,已成為許多癌症患者對抗病魔的治療選項。
相較比於傳統化療,標靶治療具有更高的精準度,不僅能夠有效地攻擊癌細胞,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降低治療後的不適感。然而標靶治療的原理是什麼?所有癌症都可以透過標靶藥物治癒嗎?本篇文章將逐一說明標靶治療的定義、代表性藥物與適用對象,幫助大家全面了解這項革新療法。
標靶治療是什麼,與傳統化療有何不同?
標靶治療是透過投放標靶藥物,對特定已知種類的癌細胞進行精準攻擊,或是干擾癌細胞的訊息傳導、抑制生長環境等方式,影響癌細胞的機能,最後達到癌細胞減緩生長或死亡的癌症治療目的,如同導彈鎖定靶心一般,故稱為標靶治療(註1)。
標靶治療與傳統化學療法最大的差異在於,標靶藥物會鎖定癌細胞進行攻擊,相比之下化學療法雖同樣是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但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患者在接受化學療法後感受到的不適感也較標靶治療來得更為強烈。
標靶藥物有哪幾種呢?如何應用?
目前標靶治療所使用的標靶藥物,根據作用機制可大致分為3種類型:酵素抑制劑、單株抗體,以及抗血管新生(註2)。
- 標靶藥物類型1:酵素抑制劑
酵素抑制劑是標靶治療中常見的藥物類型,其原理是針對癌細胞內部的特定酵素,如「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藉由降低其活性來阻止癌細胞複製、增殖,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此外,酵素抑制劑可藉由其小分子結構,穿透細胞膜直接作用於細胞內部,特別適合具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
酵素抑制劑如何應用?
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為能阻斷酪胺酸激酶的標靶藥物,可遮擋癌細胞中酪胺酸激酶的活性部位,進一步而阻斷其活化訊息傳遞,阻止癌細胞生長來治療癌症。
目前已研發許多不同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Imatinib可適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Erlotinib和Gefitinib則用於非小細胞肺癌 (NSCLC)。此外還有mTOR(絲胺酸- 酪胺酸激酶)型抑制劑的Everolimus,可適用於乳癌患者(註3a.b.c.d)。
- 標靶藥物類型2:單株抗體
第二種標靶藥物類型為「單株抗體」,是以癌症細胞表面的獨有抗原為目標,特殊製造出專門抗體,可專一性地與癌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如同標靶一般,進而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
單株抗體如何應用?
如Erbitux®,為注射型單株抗體標把藥物,可選擇性對表皮細胞的生長因子結合,抑制腫瘤生長,可用以治療RAS原生型之轉移性直腸結腸癌,或與放射性治療配合,治療局部晚期的口咽癌、下咽癌,以及喉癌(註4)。
此外,如廣泛應用於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細胞瘤、泌尿道上提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單株抗體Pembrolizumab,其可阻斷癌細胞對免疫反應的抑制作用,降低腫瘤生長(註3e)。
- 標靶藥物類型3:抗血管新生
最後一種標靶藥物是以抗血管新生為主要治療手段。癌細胞生長時會釋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使身體在腫瘤周圍形成新的血管,以供應癌症腫瘤成長所需的養分。而抗血管新生藥物目的在於為抑制血管新生,透過藥物中特殊的單株抗體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產生反應,阻止血管生成,切斷癌細胞的營養來源,抑制腫瘤生長。
抗血管新生藥物如何應用?
抗血管新生藥物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像是Bevacizumab,其是一種人為重組的單株抗體,可有選擇性的與人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並有效抑制其生物活性。常用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乳癌、非小細胞肺癌等。另外像是Sunitinib,此標靶藥物不僅可抑制血管生成,還能干擾癌細胞的訊息傳遞、阻礙腫瘤生長,適用於晚期腎細胞癌、肝癌等,尤其在轉移性病變中表現良好(註3f.g)。
標靶藥物的治療類型有哪些?
依據標靶藥物所發揮的治療作用,可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註1、5):
●影響癌細胞本身活性
癌細胞之所以會一直分裂,是因為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受體變異,而這些受體接受到環境的訊號時,便會傳遞進細胞使其做出對應的反應,而許多癌細胞便是接收到不停分裂的信號,才會讓腫瘤持續擴大,進一步導致癌症惡化。而特定標靶藥物便可藉由小分子結構,進入癌細胞中來阻斷細胞訊息的傳遞路徑,讓癌細胞生長受到干擾,常見標靶藥物如肺癌使用的Iressa和Tarceva,以及治療乳癌的Tykerb等。
●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條件
癌細胞要進行分裂、生長,同樣需要養分供給,部分癌細胞可能還會需要特定激素作為生長條件,而有一類標靶藥物的治療方式則是破壞癌細胞的生長環境,如抑制癌細胞的血管新生,阻斷其養分來源的補給;或是抑制身體某種激素分泌、干擾激素作用等賀爾蒙療法,像是治療大腸癌的藥物Avastin、治療腎細胞癌與肝癌的藥物Nexavar等,都會抑制癌細胞新生血管。而Tamoxifen和Letrozole,它們可以阻斷雌激素與癌細胞的結合,常用以阻止乳癌細胞的增長。
●直接對癌細胞發起攻擊
除了阻斷細胞信號、抑制生長環境等,某些標靶藥物還會針對癌細胞進行直接攻擊,如單株抗體可針對癌細胞表面上的變異物質進行標示,讓人體免疫系統能夠辨認出癌細胞,進而對其發動攻擊。除了標記功能外,部分單株抗體還會夾帶滅癌成分,在標記癌細胞的同時也釋出滅癌物質,直接消滅癌細胞,如針對HER-2/neu抗原,治療乳癌的Herceptin,以及治療大腸癌的Erbitux和Vectibix等。
這些標靶藥物透過不同的治療機制來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攻擊,也為不同類型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4種常見的標靶治療方式
綜合以上標靶藥物分類以及治療類型,可將標靶治療大略分成以下4大類(註1):
- 賀爾蒙療法
部分癌症腫瘤會利用賀爾蒙來促進自身成長,而賀爾蒙療法便是阻止身體產生這類賀爾蒙,或是干擾其產生機制,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常用來治療如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等癌症(註6)。
- 血管新生抑制療法
血管新生抑制療法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行投藥,抑制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的養分來源,進而讓癌細胞缺乏營養而死亡,也能阻止其進一步擴散。此外,血管新生抑制療法的好處在於目標不是容易突變的癌細胞,而是相對穩定的內皮細胞,也較不會產生抗藥性(註7)。
-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算是體現大眾對於「標靶藥物治療」的想像,其主要是利用單株抗體等標靶藥物,將癌細胞標記出來,讓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可以辨識變異細胞,進而啟動免疫機制來抑制或殺死癌細胞。
- 具有滅癌物質的單株抗體
前文有提及部分標靶藥物,如單株抗體,除了可以做到標記作用外,也可以自身攜帶殺死癌細胞的物質,一旦單株抗體接觸癌細胞,便會釋出滅癌物質將癌細胞消滅。
我適合接受標靶治療嗎?該做什麼前置處理?
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適合接受標靶治療,為了確定癌細胞是否具有可被標靶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幫助醫生選擇最合適的標靶藥物與預測治療的可能效果,並且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潛在副作用。所以在開始標靶治療前,醫生會進行一系列檢查來確定患者是否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如:
- 腫瘤基因檢測:確定是否存在可被標靶藥物攻擊的特定突變或變異蛋白質。
- 影像檢查: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和轉移情況,以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 整體健康評估:評估患者身體健康狀況與用藥情形,確保能夠承受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的優勢與限制比較
標靶治療具備許多過往療程所達不到的優勢,無疑對於癌症患者是一大福音,如(註1、5):
- 精準性高:能夠精準地鎖定並攻擊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 副作用較少:相比傳統化療,標靶治療因不會傷及其他正常細胞,所以產生的副作用與不適感通常較輕。
- 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標靶治療能夠與免疫療法、放射性療法等其他治療方式合併使用,提高整體療效。
然而,儘管標靶治療被廣泛使用於治療癌症上,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 適用範圍有限:並非所有癌症都有適用的標靶藥物。
- 可能產生抗藥性:部分患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對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造成後期癌症復發。
- 費用較高:健保雖對特定標靶藥物有採條件給付,但大多標靶藥物的治療費用仍相對昂貴。
另外,僅管標靶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較小,但仍可能出現部分不適現象,如皮膚乾燥、發癢、紅斑,或是腹瀉、倦怠、甲溝炎等不良反應(註8),如果在接受標靶治療後出現任何不舒服,需及時尋求醫生協助,以獲得適當的處理建議,避免狀況進一步惡化。
標靶藥物會有什麼副作用?
標靶藥物的副作用與傳統化學療法比較已經相對較少,且每個人對於藥物的反應不一,出現副作用的機率與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若有出現嚴重副作用反應,必須立即告知醫師,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副作用反應,來衡量是否要繼續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或是更換另一種標靶藥物。以下為標靶藥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註9):
- 皮膚反應(如紅疹、乾燥、甲溝炎)
約有半數以上採取標靶治療的癌症患者會出現與皮膚相關的不良反應,如紅疹、紅斑、皮膚乾燥、搔癢等等。而皮膚乾燥狀況,可使用保溼乳液緩解,並留意防曬;溼疹或是搔癢等現象,可以用如抗組織胺或外用類固醇的藥物進行緩解。但若情況嚴重,則建議與醫師反應,評估是否繼續進行標靶治療。
- 腸胃不適(如腹瀉、噁心)
部分標靶治療會造成病患出現嘔吐、腹瀉、噁心等腸胃不適症狀。可建議患者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並避免刺激性如辛辣、酒精等食物。若症狀持續,建議向醫師諮詢是否需要進行額外處理。
標靶治療的未來突破性
標靶治療的領域正在不斷發展,隨著基因技術的進步,讓研發人員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癌症細胞的基因變異,從而開發出更多針對不同癌症類型的標靶藥物,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新癌症標靶的突破發現。而檢測技術的精進,也能進一步縮短基因檢測的時間,可對個人化治療更進一步的優化(註10)。
此外,標靶治療與其他治療手段(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等)的聯合應用,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這些合併治療的策略有望提升治療效果,達到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目的,為更多癌症患者帶來希望。
作為癌症治療手段之一,標靶治療同時具有精準打擊癌細胞、減少副作用等優勢,然而在進行標靶治療前,仍需進行基因檢測等前置處理,以確定其適用性,才能達到最佳的效用喔!雖然標靶治療具有前述優勢,但高昂的費用可能對於一般家庭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此時完善的保險規劃便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減輕標靶藥物所帶來的財務衝擊,若需要了解更多癌症險相關產品,可參考【癌症險/防癌險推薦】專區,或聯繫專業保險人員。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大家全面了解標靶治療,也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選擇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