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人壽 LOGO

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嗎?十大前兆與症狀,從預防到治療帶你深入了解

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嗎?十大前兆與症狀,從預防到治療帶你了解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的大宗,約佔6~7成之多。令人聞之色變的原因不僅是病人的認知出現問題、行為與以往大相逕庭,更大的影響是照護的負擔沉重,有些情況下,照護者也會罹患精神疾病,因此越早發現、早期控制是最佳防治之道。

什麼是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主要成因與腦中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異常過度堆積有關,另外引起失智症的病因尚有:血管型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其他類型失智症等。此外「帕金森氏症」也是常被提及的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表現在肢體行動方面,常見症狀有手抖、四肢僵直、行動緩慢等等(註1)。與阿茲海默症相比,這幾種疾病皆有不同的機轉或外顯表現,但相同的是皆與退化有關,容易被混淆。

阿茲海默症通常以65歲為界線,65歲之前發病者稱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65歲之後為晚發性。一份2022年研究顯示,早發性約佔病例的5~10%,大多數案例有家族病史(註2),而多數病例皆為晚發性。

跟遺傳有關嗎?

不論早發或晚發性,其中部分原因可能與遺傳基因或基因變異有關,不過即使是帶有遺傳基因或基因變異的人也未必會罹病,至於沒有相關基因的人,也有可能罹患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註3)。根據目前所知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形成與防治,倒是與後天的生活習慣有不小關連性。

常見阿茲海默症10前兆與症狀

目前阿茲海默症並沒有可以完全治癒的療法,僅能進行控制。及早發現、及早著手延緩惡化是最重要的預防療法。阿茲海默症初期表現是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常見表現包含(1)記憶衰退到影響日常生活(2)口語表達能力變差、(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4)抽象思考出現問題、(5)東西擺放錯亂、(6)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7)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9)個性改變、(10)喪失活動與開創力……(註4)。

一般的「健忘」與失智造成的記憶力問題不盡相同,健忘的人雖然會忘記事情,但過一陣子又會想起來,阿茲海默症造成的忘記是真的遺忘了。以下是台灣失智症協會網站上的「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以作為自我檢測的參考。若懷疑家人失智,請就醫判定。

預防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有方法

根據2020年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中的一份研究顯示,僅有4成失智症風險是可以調節,6成是醫療科技無法調節,或發生原因不明(註5),為此,必須盡量避免危害風險因子存在,或者曾有風險因子存在,也應盡早戒除或完全治癒疾病,才有利大幅降低發生的可能性。

這4成可調整的風險因子,有些可以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風險因子包括在45歲之前「未受過至少九年的國民基礎教育(7個百分點)」;在45~65歲之間,有聽力障礙(8個百分點)、腦部損傷(3個百分點)、高血壓(2個百分點)、男性每週酒精攝取超過21單位((1 個單位的酒精 = 10 mL 或 8 g 純酒精))或女性超過7個單位(1個百分點)、BMI大於30的肥胖(1個百分點)。

而65歲以上顯現的風險因子有吸菸(5個百分點)、憂鬱症(4個百分點)、社交上的孤絕(4個百分點)、體能活動不足(2個百分點)、空氣汙染(2個百分點)、糖尿病(1個百分點),更應及早控管,才能有效預防。

另外,國內第一線接觸失智症的醫師也發現,有以下情形的人,有可能提高失智症發生機率:(1)純素者,長期缺乏維他命B12,(2)牙口不好、腸胃吸收不佳的老年人,也可能缺乏維生素B12,建議以上這兩個族群可以補充蛋奶素或保健食品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註6)。另外也有些研究顯示,可以服用魚油保養大腦,若選擇EPA比例較高的魚油,效果更好(註7)。

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目前在台灣是使用膽鹼類藥物,對於病情有控制效果,但無法根治,只依賴藥物治療並非積極療法,需搭配良好生活習慣,多管齊下為佳。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是退化造成的疾病,並非正常老化過程,請不要將惡化視為正常,任其繼續惡化下去(註8)。

不知道要保什麼?

來看我們推薦給您的組合

諮詢 Icon

立即免費專業諮詢

中文姓名

手機

選擇我有興趣的險種

點選<請與我聯絡>則表示已閱讀並同意個資條款及送出資料

請與我聯絡

分享至
訂閱健康新知

訂閱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