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中暑?6大風險族群要注意
邁入7月22日已是節氣中的「大暑」,由於天氣高溫炎熱,易增加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的機會。容易中暑的六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族群)、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以及肥胖者(BMI大於24以上),更要避免高溫曝曬並隨時補充水份。(註1)
當出現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甚至昏迷時,務必離開高溫悶熱環境,設法鬆脫衣物、維持通風以降低體溫,意識清醒時可補充少許加鹽開水或含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同時盡快就醫。(註2)
預防中暑熱傷害 炎熱氣溫應注意3要點
中暑患者可能因為體溫過高,影響中樞神經甚至導致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橫紋肌溶解等嚴重傷害,一旦有致病併發症出現,死亡率高達30%-80% (註3)。平時應注意防熱傷害三大要點:
- 保持涼爽:穿著輕便寬鬆衣物,關掉非必要的電器設備,盡可能待在通風或有空調處,注意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空間。
- 補充水份: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cc的白開水,戶外工作者或運動族群,每小時應補充2-4杯(240cc)的開水,可多吃蔬果但避免菸酒。另外,不可補充高含糖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 提高警覺:注意天氣預報,嬰幼童與長者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間外出,如須外出建議行走在陰涼處,穿戴寬邊帽與太陽眼鏡,適當塗抹防曬用品,同時也提醒若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應避免連續超過6小時。
按摩穴道消暑清熱 4穴位解熱防中暑
穴道按摩在中醫而言有調暢氣血、消暑清熱的效果,適當輕柔按摩身體穴道有助於預防中暑。
一、曲池穴:手肘彎曲時,手肘外側肘橫紋末端處。按摩曲池穴有解熱解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註4)
二、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的虎口處。重要止痛穴道之一,可消除體內多餘熱氣,還可增加身體防衛,緩解過敏、鼻竇充血、感冒、打噴嚏、喉嚨痛、眼睛痛與牙痛。惟懷孕時禁按此穴。
三、內關穴:手腕掌面正中,腕橫紋後約三指寬之處。內關穴在心包經上,多用於緩解心、胸、胃不適,按摩內關穴可幫助消除脹氣、調養脾胃並緩解緊繃感。(註5)
四、大椎穴:正坐低頭,在後頸下方最凸出的骨頭下緣凹陷處。大椎穴位於督脈上,可養護人體陽氣,常用於預防及舒緩中暑造成的昏沉發熱等症狀,感冒發燒時按摩大椎穴,也有幫助泄熱的作用。
時值炎熱酷夏,提醒民眾要預防中暑發生,仍應注意環境通風、散熱、穿著透氣良好的衣物,並充份休息補充水份,也要避免過度疲勞。當已出現中暑徵兆如頭暈、頭痛、虛弱口乾、肌肉痙攣、嘔吐、反應變慢、皮膚燙體溫高、失去意識超過一分鐘,應盡快停止目前活動,立即尋求119急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