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金魚腦」嗎?上一秒鐘還記得清楚,下一秒就忘記了,或許你會認為記憶變差就是失智症(Dementia),其實沒有這麼簡單,失智症不會只是單純的記憶,還有許多連社交狀態、行為能力等認知功能出現異常的特徵與徵兆,需要一起評估,例如:判斷力上出現困難,容易落入圈套或騙局、持續重複相同故事和陳述、用藥失誤,明明吃了藥,又要服用等,需經醫師鑑別診斷方能認定。
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報告估計,全球失智者已超過5500萬人,預計2030年增加至7800萬人、2050年將成長至1.39億人。在台灣,2022年底失智人口32萬人,預估未來20年內,每天近有48人罹患失智症,每30分鐘就會增加1位患者(註1),儼然成為全球必須正視的健康議題。
失智症原因有哪些?
失智症是一種病態老化,並非單一老化問題,而是一群退化症狀混合而成的症候群,依據研究統計,引起失智症原因有三種:
1.退化性疾病引起失智
大部分失智症患者都是由腦部功能、腦神經元退化所引起,常見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巴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引起的失智(註2)。
2.血管性中風或病變引起失智症
這種失智症源於腦部血液循環出現異樣差錯而引起,可能是嚴重腦中風引起,也可歸咎於腦部小血管漸進性退化所導致,無論任何年齡都有發生機率(註3)。血管性失智症與退化性疾病引起失智常會同時發生,症狀更趨惡化。
3.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因素形成,病因有可能是營養失調造成,例如:長期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新陳代謝及電解質失調引起的內分泌疾病,例如:電解質不平衡、甲狀腺疾病、肝腎腦病變等;長期服用藥物、酗酒、化學毒素中毒或重金屬中毒後遺症等, 給予治療後,是有機會恢復健康(註2)。
失智症症狀和病程
失智症症狀的表現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出現,病程有分初期、中期及晚期,初期症狀輕微,例如: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對於時間或地點感到混淆、東西擺放容易錯亂,且失去找回的能力,但也很容易錯覺是一般的正常老化,若非特別留意常會延誤就醫時間,進入中期後,生活能力持續下降,對於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到了晚期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不過早期發現與治療,是能有效延緩疾病、維持病人生活品質及減輕照顧者壓力。
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線上檢測
目前醫界推出「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供民眾自我檢測,以期獲得協助與早期治療。提供台灣失智協會的線上檢測,點入網址後,依照量表說明,即可了解現狀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OnlineOtherCheck。
遠離危險因子是預防之道
依據長期追蹤研究顯示,不少失智症患者(如阿茲海默症)在出現症狀20年前,腦部功能已經出現病變,另外其他研究指出,高血壓、抽菸、缺牙、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血壓正常者的5倍(註4)、神奈川齒科大學助理教授山本龍生經追蹤4年研究,發現牙不滿20顆且未裝假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擁有超過20顆牙的人高出1.9倍;在病史相關方面,罹患糖尿病與肺部疾病者的失智症風險為一般人的1.8倍;曾中風者更是高達7倍(註6)。也就是說,失智症潛藏許多危險因素,預防之一就是遠離危險因子,而且要及早開始控管血壓、血糖、血脂、維護牙齒健康及擺脫菸害,才能有效降低失智險。
3保險轉嫁失智風險
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且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緣於罹患失智症風險提高,我們必須認真面對未來發生失智發生的可能性,並挑選合宜的保險轉嫁治療及照顧費用的風險,與失智症相關的保險有三種,包含重大傷病險或特定傷病險、失能險、長期照顧險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進行規畫。
重大傷病險或特定傷病險:失智症患者後期常會伴隨如妄想、憂鬱等精神病症狀,申請到健保署核發的重大傷病卡後,就能申請理賠,這類保單係一次性理賠,保單隨即終止。
失能險:依據「失能程度」給付保險金,失智症的判定通常需要看被保險人的失智程度,是否符合保單條款約定的條件,一旦經醫院醫師診斷確定符合,就會依契約條款約定予以理賠。
長期看護險:符合「認知功能障礙」,依照「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且依臨床失智量表進行評估,在取得相關醫師診斷證明及檢驗報告後,即能獲得一次給付或每月定期給付理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