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東西時常覺得有雜物在眼前飄動,彷彿蚊蟲般,卻摸不到也趕不走嗎?這樣的現象可能意味著玻璃體已經開始退化,甚至有病變的可能,千萬不可輕忽喔!玻璃體是眼球內部的主要組成,負責維持眼球形狀,並協助光線清晰投射到視網膜上。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因素影響,可能會使玻璃體衰退或病變,進而造成視力退化。今天不僅帶各位認識玻璃體的功能,還有介紹其病變的成因與症狀,以及預防與治療的方法,及時保護眼睛健康,才能避免未來更多的視覺問題!
玻璃體是什麼?
玻璃體位於眼球的中央部位,介於水晶體與視網膜之間,是一種有如生蛋白般的透明膠狀物質。玻璃體由99%的水分組成,其主要功能為(註1):
- 支撐整個眼球內部,用以維持眼球形狀
- 其透明性可讓光線不受阻礙,順利在視網膜上呈現清晰影像
- 凝膠特性可發揮緩衝功能,保護眼球其他重要構造
由於玻璃體是光線通往視網膜的必經之路,一旦其透明度因退化或病變而降低,視力便會變得模糊不清,所以玻璃體的健康與否,會對視覺功能產生重大影響。
常見的玻璃體病變種類有哪些?
所謂玻璃體病變,是指玻璃體因某些原因發生異常變化,最常見的病變為玻璃體混濁,當這些混濁物的陰影投射到視網膜上時,就會引發視力模糊或飛蚊症,造成玻璃體混濁病變原因包括(註1、2、3):
- 玻璃體水化:主要是年齡增長、重度近視或外傷等因素,導致玻璃體逐漸水化並使得玻璃體纖維剝落、漂浮,引發玻璃體混濁。
- 玻璃體出血:常見於受到外傷,或是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上述狀況可能導致眼球周圍組織血管破裂,進而使得血液滲入玻璃體中,使視力會受到嚴重影響。
- 玻璃體發炎:是因眼內或是視網膜等周圍構造出現發炎反應,導致發炎細胞、滲出物等流入玻璃體中,導致玻璃體混濁的現象。
玻璃體病變會出現哪些症狀?
玻璃體病變所引起的症狀大多直接影響視覺能力,常見的症狀有(註4):
- 飛蚊症:為玻璃體混濁的典型症狀,讓人在看東西時感覺眼前有黑點或線條漂浮。
- 視力模糊:當玻璃體病變影響到光線通過時,會出現視力模糊的情形。
- 視野缺損或閃光感:若是感覺視野突然出現缺損或持續性的閃電閃光,可能暗示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能玻璃體已經出現病變,尤其是突發性的飛蚊症或視力迅速惡化的情況,建議要儘速就醫,以免因玻璃體病變而導致如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等嚴重後果。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視網膜剝離的相關資訊,可參考:
延伸閱讀《視網膜剝離怎麼辦?從症狀原因到治療預防全解析》。
玻璃體病變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如果懷疑出現玻璃體病變的徵兆,可以前往眼科求診,醫師通常會進行「散瞳眼底檢查」,並配合以下檢查方式來診斷是否為玻璃體病變(註2):
- 裂隙燈檢查:為常見的玻璃體檢查方式,醫生可透過裂隙燈來觀察玻璃體有無病變徵狀。
- 超音波檢查:當玻璃體內出現出血或嚴重混濁時,難以藉由裂隙燈進行檢查時,可借助超音波來查看玻璃體具體輪廓與病變情形。
治療玻璃體病變的方式則需依據病變情況而定,若是因自然老化而出現的「良性飛蚊症」,基本上無需特別治療,只需定期檢查視網膜是否發生病變。但若玻璃體病變是因發炎或其他系統性疾病所引發,則需針對其病因對症下藥,可能會透過藥物或是手術治療來控制病情。比如玻璃體出血時,首先需緊急止血,然後進一步釐清病灶位於何處,避免病況持續惡化。
預防玻璃體病變:4招生活習慣小建議
雖說隨年齡增長,玻璃體老化在所難免,但可以透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玻璃體病變提早發生的風險:
1.從事高強度運動、工作或有潛在風險的活動時,應隨時保護眼睛,避免受傷。
2.定期進行眼科檢查,特別是有高度近視、高血壓、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更需定期接受檢查,以便延誤病情。
3.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適時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眼睛。
4.保持作息規律、飲食均衡與適度運動,管理自身血糖和血壓,控制慢性疾病將有助於降低相關玻璃體病變的風險。
玻璃體病變問題Q&A
Q1:玻璃體病變一定會發生嗎?
大多數人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面臨玻璃體老化病變的問題,但若是其他原因導致玻璃體病變,如高血壓、高度近視或家族遺傳等,這些族群罹患玻璃體病變的風險就會比平常人高。
Q2:玻璃體病變會痊癒嗎?
因玻璃體老化混濁而發生的「良性飛蚊症」基本上不會自行消失,倘若是因出血、發炎導致的玻璃體病變,則在妥善治療後,有可能恢復原本視力。
Q3:如果接受治療手術,恢復期應注意哪些事項?
手術後應充分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需要精細操作的活動,並遵循醫生指示使用藥物,定期回診檢查眼睛狀況。
玻璃體病變雖然常見卻不可輕忽,無論是年齡漸長、慢性病還是外力重擊等因素都可能引發玻璃體病變。因此,定期前往眼科進行檢查並及早發現治療,將有助於降低玻璃體病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