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拉肚子!一下跑廁所,一下肚子絞痛,最讓人煩惱的就是「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早餐」這件事。許多人會問:「拉肚子可以吃什麼?」、「腹瀉怎麼吃才不會越吃越嚴重?」如果你也正在煩惱拉肚子怎麼辦,不妨看看本文教的3個簡單又有效小妙招,幫大家輕鬆搞懂拉肚子時該怎麼吃,讓自己更舒服!
拉肚子、腹瀉可以吃什麼食物?相關的飲食建議
當身體處於敏感又脆弱的腹瀉狀態時,吃對東西真的很重要!此時的飲食重點是幫助減輕負擔,同時補充身體修復所需的能量與營養,使不適症狀可以慢慢恢復。
✅ 腹瀉時飲食3大原則
- 清淡、易消化: 選擇對消化道刺激性低的食物,烹調方式以水煮、清蒸、汆燙為主,避免油炸或重口味料理,讓身體能好好休息。
- 低刺激性飲食: 避免高油、高糖、辛辣、過多纖維及乳製品等,這些都可能加重不適或導致症狀加劇。
- 少量多餐: 如果腹瀉不算太嚴重,可以採用少量多餐方式進食,減少每餐的負擔,有助於消化吸收。
✅ 拉肚子、腹瀉期間建議食物
食物類別 | 具體食物名稱 | 說明 |
全穀雜糧類 | 白粥/稀飯、白吐司、白饅頭、清湯麵、蘇打餅乾、米湯 | 質地柔軟、易消化,提供能量,減少刺激;白粥可加少量鹽補充電解質 |
豆魚蛋肉類 | 蒸蛋、蛋花湯、水煮蛋、去皮雞胸肉、清蒸魚肉、豆腐、雞肉清湯 | 提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於身體修復,補充體力 |
蔬菜類 | 粗纖維少的瓜類(冬瓜、絲瓜)、軟嫩葉菜(去梗)、煮熟胡蘿蔔泥/南瓜泥 | 提供維生素與礦物質,易於消化,避免刺激消化道 |
水果類 | 香蕉、蘋果 | 富含鉀與果膠,能穩定消化道並補充營養 |
拉肚子,這些飲食與生活建議請記得!
拉肚子期間,除了吃對食物,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才能讓身體真正獲得休息與修復。以下幾點是腹瀉時特別需要注意的:
- 少量多餐,讓身體喘口氣:別一次吃太多,建議每2~3小時吃一點點,減輕消化道負擔,也讓消化系統有足夠時間處理食物。
- 避開高油高刺激的地雷食物:腹瀉期間最忌吃錯東西!像是油炸、重口味、辛辣、高糖、高纖維、乳製品等都可能讓消化道「雪上加霜」,千萬要避免。
- 水分與電解質務必補足:拉肚子會讓身體流失大量水分與礦物質,若沒有及時補水,很容易脫水、頭暈甚至虛弱無力。
- 有異狀別拖延,該就醫就醫:如果出現持續發燒、血便、劇烈腹痛、嚴重嘔吐或脫水現象,已非單靠飲食能改善的情況,請儘早就醫處理。
拉肚子、腹瀉怎麼辦?可以吃什麼早餐?
腹瀉期間的早餐選擇尤其重要,因為它為身體提供了一天所需的溫和能量,同時避免對敏弱的消化道造成進一步的刺激。
拉肚子時可以吃的3餐建議
建議 | 餐點/原則 | 說明 |
早餐 | 白吐司配香蕉 | 吐司易消化,香蕉富鉀,有助補充電解質與提供溫和能量 |
白粥加少許鹽 | 經典柔軟清粥,加鹽有助維持電解質並增加風味 | |
蒸地瓜泥 | 經蒸煮壓泥,質地柔和、含抗性澱粉、鉀與維生素A,有助腸黏膜修復 | |
香蕉燕麥粥 | 熟香蕉與燕麥搭配,提供可溶性纖維與自然甜味,口感溫和,容易吸收 | |
水煮蘋果泥 | 果膠有助穩定消化道,水煮可減少纖維刺激,適合全齡食用 | |
蒸蛋/蛋花湯 | 輕盈滑順,補充優質蛋白,適合搭配粥或吐司一同食用 | |
午/晚餐 | 清湯麵 | 湯頭清淡,麵條好消化,適量加入瓜類或去梗葉菜 |
稀飯+蒸魚/軟葉菜 | 白稀飯搭配清蒸魚或去梗葉菜,提供均衡且易吸收的營養 | |
雞肉清湯 | 用去皮雞胸肉熬煮,補充水分、電解質與蛋白質 | |
飲食恢復進程 | 循序漸進 | 依序從溫水→電解水→清流質→清淡飲食→正常飲食 |
少量嘗試 | 每次從小份量開始,若無不適再逐步增加進食量 | |
觀察身體變化 | 注意食物反應,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調整飲食 |
拉肚子、腹瀉不可以吃什麼食物?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拉肚子或腹瀉期間,不只要吃對食物,「避開錯的食物」也一樣重要。許多人以為只要吃清淡就沒事,但其實有些看起來無害的食物,對脆弱的消化道來說反而是加倍的負擔。如果誤吃了不適合的東西,不但可能讓症狀加劇,還會拖慢康復時間。因此,了解腹瀉期間哪些食物該避免,以及日常飲食注意事項,才能真正幫助加快修復速度。
⚠️腹瀉期間避免食物
食物項目 | 舉例 | 原因與說明 |
高脂肪食物 | 炸雞、雞排、鹽酥雞、油飯、米糕、奶油、煎炸糕點 | 消化慢,會加重負擔、刺激蠕動,加劇腹瀉 |
乳製品 | 牛奶、優格、調味乳 | 黏膜受損時乳糖酶活性下降,可能導致脹氣、腹瀉惡化 |
咖啡因飲品 | 咖啡、濃茶、可樂、巧克力 | 咖啡因可能加重腹瀉與脫水 |
辛辣與刺激性食物 | 蔥、蒜、辣椒、咖哩、過酸過辣料理 | 直接刺激增加不適感 |
高纖維食物 | 花椰菜、芹菜、玉米、豆類、粗梗蔬菜、糙米、燕麥、堅果、種子 | 腹瀉時不宜攝取過多不溶性纖維,會產氣並刺激排便 |
高糖分精緻食品 | 蛋糕、含糖飲料、糖果、巧克力、運動飲料 | 造成消化道高滲透壓,加重腹瀉 |
⚠️ 益生菌的補充考量
益生菌有助於維持消化道健康,調節菌叢平衡,對於營養吸收不良、平時蔬果攝取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其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 急性期輔助:在急性腹瀉發作時,益生菌可作為營養輔助使用。但建議要避免與抗生素同時服用,以免削弱益生菌的效果。
- 可能的副作用:有些人在初期補充益生菌時,可能會出現腹瀉加重的情況。這可能與消化道菌相重新調整、劑量過高或體質敏感有關,也有可能是益生菌促進代謝與排便所引起的短暫反應。
- 成分要留意:購買益生菌產品時,務必仔細查看成分標示。有些產品可能額外添加番瀉葉、鎂鹽或蘆薈等具有輕瀉作用的成分,若正在腹瀉,應避免攝取這類成分,以免症狀加劇。
- 長期補充的觀念:益生菌並非治療腹瀉的萬用解方。尤其對於急性腹瀉,它頂多是輔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 避免盲目服用止瀉藥
遇到腹瀉問題時,切勿自行購藥服用止瀉藥 。應先就醫,讓專業醫師依據個人病史、症狀與檢查結果,判斷腹瀉成因後再開立合適藥物,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避免誤治。若擅自盲目使用止瀉劑,可能會有以下風險:
- 病情惡化:若腹瀉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貿然服用止瀉藥可能讓病原體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反而滯留體內,導致感染惡化,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 掩蓋重大症狀:止瀉藥可能會暫時壓下疾病警訊,延誤就醫時機,使病情更加棘手。
- 可能產生依賴:若長期或頻繁依賴止瀉藥,可能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進而產生藥物依賴性。
拉肚子、腹瀉可以吃什麼?水分、電解質要補充好!
拉肚子時,除了關心「可以吃什麼」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補水與補電解質」。其實,腹瀉最常見、也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脫水與電解質失衡。當身體大量流失水分與礦物質,容易出現頭暈、心跳加快、虛弱無力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脫水?
當腹瀉發生時,體內會大量流失水分與電解質,尤其是鈉與鉀這兩種關鍵礦物質。如果沒有及時補充,不僅會造成脫水,還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頭暈、心悸,嚴重甚至會影響生命安全。想知道是否該補充,可以透過觀察尿量與尿色來判斷。如果發現排尿變少、甚至尿液顏色變得深黃偏茶色,就可能是身體發出「脫水警訊」,千萬不能忽視!
建議的補充方式
✅溫開水:每天都要喝水沒錯,但腹瀉時更要分次慢慢喝。建議採取「少量多次」的喝法,一次不要喝太多,避免加重腸胃負擔或引起反胃嘔吐。
✅口服電解質液/電解水:市售的電解質液(如ORS)含有適當比例的鈉、鉀、氯與葡萄糖,這樣的組合不只補水,更能促進腸道吸收,是最有效率的補水方式。想快快恢復,記得「喝對比喝多更重要」。
✅運動飲料:多數市售運動飲料含糖量高、鈉含量低、滲透壓偏高,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因為過多糖分造成腹瀉惡化,尤其兒童更不適合。若臨時找不到電解質液,建議選擇低糖或無糖的等滲透壓運動飲料,但僅能作為備案,專業電解質液仍為首選。
✅去油清湯、米湯、稀釋果汁:這些清流質飲品能提供水分與少量電解質,也比較容易入口。適合在沒胃口時做為過渡期補充,但仍建議搭配口服電解質液一起飲用,才能真正維持體內平衡。
拉肚子雖然常見,但背後可能隱藏著身體的警訊。透過正確的飲食調整、補足水分與電解質,再加上觀察自身症狀變化,大多數腹瀉都能在家中安全度過。但若出現嚴重不適或脫水現象,記得把握時機尋求醫療協助,千萬別硬撐!
📖延伸閱讀:
📖全文參考資料:
- 拉肚子可以吃什麼?專業藥師告訴你腹瀉飲食三原則及該避開五種的地雷食物有什麼! | 科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拉肚子怎麼辦?醫生說明腹瀉原因、症狀、送醫時機與飲食指南
- 拉肚子可吃益生菌嗎?有哪些飲食禁忌?營養師公開腹瀉飲食指南
- 拉肚子吃什麼?10道拉肚子時最適合吃的食譜,溫和補水又好消化!
- 腹瀉除了稀飯以外教你聰明吃蘋果及香蕉| 營養與食安專區| 便民服務|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