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能險最大的援助,是當我們身體某些部位失去其功能,導致無法自理生理需求,工作收入也可能因此中斷的情況,減輕經濟上的負擔。當被保險人的失能狀態,符合保單條款規定的1~11級,就可以申請理賠的保障。
如果有購買失能險的需求,做好失能險比較的功課,相信要花費不少時間,本文將整理比較時應該注意哪些重點,讓購買前的判斷更加快速準確!
失能險商品要從何比較?
目前市面上的失能險商品,多為定期型,比較的基準,建議從最在意的理賠給付方式,來進行初步的劃分,可分為兩種給付型態:「一次給付型」和「分次給付型」。
「一次給付型」:
針對1~11級失能等級,提供失能當下最即時的保障
當被保險人被醫師診斷有失能狀況,經保險公司確認符合失能等級的理賠條件後,保單即給付一次性的整筆保險金,讓被保險人與家屬在面臨失能當下,經濟不會馬上陷入困境。
「分次給付型」:
通常針對1~6級失能等級(依據保單條款規定),提供後續長期照護費用補助
失能後,通常會產生每個月的看護費用、看護耗材費等支出,因此有些失能扶助險保險金理賠設計常見有按月或按年理賠等方式。
挑選失能險注意這4大重點
搞懂失能險的差別後,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保單呢?
以下整理投保前要注意的4大重點:
重點1:留意續保年齡
要注意商品是否有保證續保,以及續保最高年齡是多少,避免定期險的保障期間結束後,超過可續保的年齡,導致真正需要相關保障時,卻無風險轉嫁的機會。
重點2:失能扶助保險金給付期間
失能照護是長期抗戰,為降低保戶的經濟負擔,失能扶助保險給付次數愈多愈好。
重點3:是否有還本功能
大多數的失能險或失能扶助險都有還本與不還本兩種設計,通常具還本功能的保費相對較高一些,民眾可依自身需求來選擇。
重點4:是否有其他醫療保障
除了失能理賠,保單是否還有其他醫療保障項目,以補貼緊急醫療費用,例如針對嚴重第三度燒燙傷增加給付。
3大網友常見Q&A一次看
Q1:有沒有比失能險更適合保障晚年生活的保險商品?
A:晚年的退休生活大部分都仰賴被動收入,在經濟來源有限情況下,醫療支出增加可能是最需先解決的問題,因此建議趁年輕時開始投保失能險,為將來可能的醫療費用、看護費用支出做準備,再針對失能險沒有保障的部分,搭配醫療險或重大傷病險、防癌險等規劃,加強晚年生活保障。
Q2:主約的失能險,要怎麼搭配其他附約的保險商品?
A:可視個人保障需求,增加醫療險等附約保單,以強化自己的醫療保障。但要注意主約能附加的險種規範,以及保額有無特別的限制。
Q3:失能扶助金一定保證給付嗎?
A:不一定。部分保險商品提供保證給付,若被保險人身故,會將剩餘未領取的扶助金一次性給付給受益人。但有的保單失能扶助金僅在被保險人存活期間發放。
Q4:保證給付 180、150、120 個月有什麼差別?
A:這代表失能扶助金的最長給付期間,180 個月保障時間較長,適合希望長期穩定收入的保戶;150個月則時間中等,適合預算有限但仍希望有較長扶助金的保戶。120個月的保障時間較短,保費相對較低。
Q5:一年期失能險可以續保嗎?
A:必須視保險公司規定而定,若保單有載明保證續保,即使健康狀況改變,保險公司仍須接受續保。若為不保證續保,保險公司可依健康狀況或其他因素決定是否續保。保戶也要留意續保年齡限制。
Q6:失能險理賠流程簡述與應備文件?
- 通知保險公司:事故發生後,聯繫保險公司客服或業務員。
- 取得理賠申請書:可至保險公司官網下載或向客服索取。
- 準備相關文件:備妥醫師開立的失能診斷證明、住院或門診病歷資料、費用單據、事故報告等,以及填寫理賠申請書。
- 提交申請:透過線上或實體方式送件。
- 審核與補件:保險公司審核資料,若有缺件會通知補件。
- 理賠結果通知與撥款:審核通過後撥款至指定帳戶。
失能一次金 × 失能扶助金
自2024年7月1日起,各家保險公司已停售「含疾病失能險」,因此目前市售的失能險商品皆僅限於保障因「意外事故」所致的失能險。失能程度的認定是依據政府規範的「失能等級表」來決定,級別越高代表失能程度越嚴重,對應的理賠金額也越高。
失能險給付方式分2種
項目 | 失能一次金 | 失能扶助金 |
理賠方式 | 保障因意外導致的失能,提供一整筆保險金 | 補助因意外導致的失能費用缺口, 每年或每月「定期」提供失能扶助金 |
保障範圍 | 通常較廣,符合「失能等級表」1~11級 | 通常較窄,符合「失能等級表」1~6級 |
適合對象與用途 | 希望失能後獲得一次性大額經濟補償的人,或是用於急緊的醫療費用 | 適合失能後長期獲得持續性收入來源的人,偏向日常照護支出 |
不同族群建議搭配
任何年紀、族群都有可能發生失能,因此針三種身分的族群,提供失能險規劃的建議:
社會新鮮人:剛步入社會,收入相對不高,卻面臨失能後「活得越久、負擔越沉重」的風險,失能可能導致收入中斷,對未來職涯發展和長期生活品質影響巨大。因此建議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應先著重確保長期穩定的「失能扶助金」,以彌補長期的收入損失和照護費用,預算充足後再補強失能一次金
35~54歲的三明治世代:此時肩負撫養子女、照護父母等多重家庭責任,是家庭經濟支柱,且收入中斷將嚴重影響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失能一次金」和「失能扶助金」都極為重要,且可能需要規劃較高的保額。其中失能扶助金必須足夠覆蓋家庭每月生活開銷、子女教育費、房貸等固定支出。
退休族群:需關注因老化或疾病造成的長期照護需求,除了失能險,也可以考量長期照顧險,因為它直接針對年老、傷病導致的長期照護需求(如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提供保障。